面试官水平挺好的。对方是在做 AA 钱包的业务,基于 zk 的社交恢复方向。交易所不差钱,一般都喜欢往钱包方面做。
钱包开发团队的后端开发职位,一面比较随意一点。
属于交叉面,聊一些偏经验性质的东西。
线下面试的,虽然去之前就知道不靠谱,但还是去了,就当出门散步了。
技术面的终面,但还是交叉面,有点奇怪。
看起来面试官是密码学方面的专家,在 zk 方面非常有经验,我在面试中也学到不少东西,挺难得。
面试中我说没有 Defi 后端的经验,然后面试官让我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完成一个任务,一个星期后二面,也是挺离谱的。
给我的任务内容是,解析 Uniswap v4 Router 的交易。我反复问对方这个任务的难点在哪里,对方说,难点在于函数的入参不是基本类型,而是 bytes,需要对 bytes 做解析。这种任务对我来说还挺侮辱人的。
这家公司是做 trading bot 的,关心解析交易、跟单、价格变动、用户资产一类,也需要发一些夹子交易之类。
线下面试。不得不说一面线下面试的都是坑,遇到不懂技术的技术负责人真的浪费口舌。
(有感而发)
有些公司没有任何区块链技术背景,公司里没有懂区块链的人,你说你不虚心请教来面试的人,反而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,自以为学了点皮毛就居高临下地考察别人,给这些人惯的。
有些面试官的思路很奇怪,他们把面试过程当成竞技场,非要在面试中胜过面试者才乐意,当面试者说了很多他们不懂的东西,他们无动于衷、视而不见,然后不断找其他话题,直到找到了自己熟悉的那么一点点狭隘的技术领域,他们终于松了一口气,像是在说,“看,我知道但你不知道!”,并且会因此否定面试者。
这种判断方式很奇葩,一张满分 100 分的试卷,你只会做第一道价值 10 分题,而别人除了第一道题都会做,得分 90 分,你却抓着第一道题不放,因为你只有第一道题才能说上点什么,不然很露怯。这些人以在面试中胜出为目的,而不是充分挖掘面试者的潜能,判断是否能给公司、给团队带来价值。
还有另外一种现象我也不理解,举个例子,Go 语言 “千辛万苦” 做出了自动的垃圾回收,减轻程序员对于内存管理的头脑负担。而有些面试官 “千辛万苦” 去搞明白 Go 语言 GC 的原理是什么,不但引以为豪,而且拿来考察候选人。作为 Go 语言的教徒,你知不知道你的行为在否定 Go 语言设计者的努力?如果真的相信用头脑来管理内存的力量,为什么不去搞 Rust?好比我是一个汽车驾驶员,我要去考驾照,难道需要我搞清楚发动机的工作原理、是怎么把汽油燃烧转变为机械动力的、能量转化公式是什么?我又不是在制造汽车,也不是在开发编程语言。
另外还有一种,属于经验匹配论。因为面试官并不能很好的评估候选人的能力,所以主要以工作经验为判断依据,根据公司正在做的事情,看候选人是不是有相关经验,有则说明候选人能胜任工作,没有则不确定。这实际上是面试官判断能力不足的体现,他看不懂你过往的工作成果,也理解不了你写的技术文章,只知道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,想找个听话、能干脏活、好控制的人就可以。而且事实上大多数公司招聘的时候,都是在看经验上的匹配程度,挺无语。
我不是在抱怨 “为什么他们看不懂我的能力”,而是在强调面试过程中,面试官对待候选人的态度问题。很多面试官在面试中表现出种种不尊重人的行为,随意根据自己的喜好评价别人,一副考核别人的态度,但也得看看自己几斤几两,有没有资格去考核别人。退一步说,无论候选人的技术好坏,你都应该保持尊重和友善的态度。而事实上呢?很多面试官给人的感觉,就像在菜市场里买菜,东挑西捡的样子。大概是因为中国几十年来的高速发展忽略了素质教育,培养出了一代素质糟糕的人。
和 HR 的沟通。虽然一般认为和 HR 聊天不算面试,但是这位 HR 让我有点感慨,也许只有像这种有丰富国际背景的人,才明白 “尊重人” 是什么意思。相比之下,国内的很多 HR,甚至开发团队中的核心员工,都完全没有这种概念。
技术面。完全不出意料的,面试体验非常好。无论我在面试中的表现如何,无论有没有通过面试,我都得这么评价,面试体验非常好。面试官是来自台湾的团队,明白了吧。面试官对技术的理解很丰富,我在面试中也收获到很多。
一家游戏公司,是普通的 Go 语言开发后端职位,线下面试。我是随便投的简历,不知道为什么公司会让我去面试。我估计会很不靠谱。
面试之后确实不太靠谱,不过面试体验还算可以。让我去面试的原因是,面试官 19 年左右做过区块链开发,可能也是好奇我的技能情况。这次面试让我再一次体会到了隔行如隔山,我一直觉得互联网和区块链是两个行业,互相是不通的。以后还是不能再投互联网的后端开发职位了。做互联网的人也许甚至感知不到有 “区块链” 这个行业的存在,他们觉得既然都是后端开发,开发什么都可以。
线下参加了 The Web3 社区的一个交流会,原来 The Web3 社区是一家天津的公司,老板是从 bybit 出来创业的,现在在做培训班的生意,就是让 web2 的开发者通过培训,进入到 web3 的公司,并且在宣传的时候刻意夸大了 web3 的薪资,满口财富自由之类的话,吃相很难看。培训班这个行业,还真是各行各业都存在。另外我发现从 bybit 出来的人,往往会有一种迷之自信。
在参会者中认识了一家公司的研究员,是做身份认证技术的,希望通过 web3 把业务场景拓展到海外市场。不算是正式的面试,但也属于工作机会方面的接触,所以我记录在这里,我给他发了简历,他也介绍了公司也工作的情况等等。
我不确定这是一家公司的名字吗,它是一家交易所,职位是区块链开发运维(Devops),像是运维岗,我本来兴趣也不大。
结果没面试上,因为面试链接是 Lark 的会议,但是我网页点不开那个 vc-jp
开头的域名,然后电脑和手机都下载了 Lark 尝试,手机号登陆说我没有组织不能进入会议,邮箱登陆进去就让我创建组织。总之搞不懂,我用 Lark 工作过,也用 Lark 参加过面试,没遇到过这种情况。折腾了有半个多小时吧。当然前十几分钟发现进不去的时候就告诉 HR 取消面试,没有让面试官和 HR 久等。但我也不想再折腾这种问题了,看来这个面试是没机会参加了。
和 HR 聊,不是面试。开发者关系一类的岗位。
二面,面试体验依然非常好,不想透露具体的内容了。
但是对面试结果不抱有积极态度,根据我的经验,凡是在面试中对你表现出考核态度的,面试结果都不会好。因为他们面试的立场,从一开始就不太对。
属于比较普通的常规一面,面试官没看过我简历,现场看那种,然后问一些不痛不痒的技术问题。职位是 Dex 后端开发。
职位简介是区块链底层开发,而且是线下面试,有点奇怪。
面试之后,再一次证明了这句话,“一面线下面试的都不靠谱”。这种线下面试一般是整个公司都不懂区块链,做互联网的,然后要搞个区块链项目之类。这家公司之前是做原子链的。
虽然工作机会不靠谱,技术负责人也不靠谱,不过 HR 小姐姐还挺能聊的。我给她分享了很多区块链行业的现状、风险、招聘方式、就业情况等,尤其是和互联网行业的差异、面试体验什么的,她说自己不太懂这些。
开发者关系岗位,招的是全栈开发。面试官说自己比较顾虑的一点是,我到底会不会用 TypeScript 语言做后端开发,以及会不会前端开发,因为我的简历上看不到那些。这种情况我没办法,不过好在面试官很诚实,直接了当地说出了这些。